近日,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接受了《四川日报》记者采访,探讨了数字藏品的定义,市场规模,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并解释了数字藏品与元宇宙的关系。当说到四川的数字藏品的发展情况时,史兴国指出了四川在数字藏品发展中所具备的历史文化、文创人才、基础建设、地缘特色这四大优势。
采访链接: 科创未来丨数字藏品,风来了,能否顺利起飞?
数字藏品风头正盛: 6月20日,头部科技企业科大讯飞宣布推出数字藏品平台“星昼”; 6月3日,光明网联合北文数字、数藏中国发行非遗五福粽子香包数字藏品,限量1万份,开售时引起超过45万人围观,仅仅10秒就被抢空; 5月10日,新华文轩四川数字出版传媒联合阿里拍卖,推出全国首个数字藏书产品——阿来的《瞻对》,开售两分钟,售卖量就突破2000份; 4月22日,川观新闻联合腾讯安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益首发“物物相生”主题数字藏品,上线仅1秒钟,6000份数字藏品“秒空”……
一张图片、一段音频、一本书,甚至一幅涂鸦,都可以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成为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走上交易平台。继去年元宇宙爆火之后,作为细分赛道的数字藏品火速升温,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传媒平台和出版行业等纷纷入场。数字藏品为何爆火?是形势大好还是隐患重重?快速增长的背后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前总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史兴国接受了《四川日报》记者的采访。
他表示:“数字藏品最早在业内被称作NFT(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非同质数字资产,其所有权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独一无二等特点。数字藏品的技术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NFT,但去掉了一些与我国金融政策相悖的属性,增强了可监管性,更符合我国对虚拟物品的法律定义。”
“但是目前业内还缺乏对数字藏品的统一定义,也尚未产生相关标准。按照目前通行的定义,数字藏品指的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发展数字藏品,四川优势明显。在我看来,四川至少具备以下四种优势:首先是历史和文化题材丰富,这对数字藏品行业而言,是非常好的资源。其次是文创产业基础好,人才充足,具备良好的产业势能。然后是电力资源丰富,又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点布局地区,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完善。此外,四川很多特产具备稀缺性和文化属性,川酒、川茶、川药、川果即带有地标属性,又具备文化内涵,这都是非常适合开展数字藏品赋能的领域。”
参与本次采访的嘉宾,还包括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数字化引擎》一书的作者、火讯财经创始人龙典、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财通证券研究所商社首席分析师刘洋以及多位业内人士。
史兴国,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委员,Hyperchain超块链创始人,互联网和操作系统行业资深从业者和技术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并行区块链技术体系发明人,Paralism创始人。历任中科红旗Linux公司副总裁、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总工程师。2016年带领中科院团队创立超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并行区块链技术并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在中、美、欧盟27国取得专利授权。
Hyperchain超块链,是最领先的并行区块链,也是国际上第1个获得专利授权的并行区块链。超块链科技核心团队出自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早和最专业的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超块链开创性的并行区块链技术突破了性能、扩展性、容量等区块链关键技术瓶颈,具备公链、联盟链和私链的全面融合支撑能力,具备支撑互联网骨干网级别价值传输和存储能力,也是目前唯一能满足企业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的区块链技术。作为并行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创立者,超块链科技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唯一能够为您提供并行区块链产品、咨询和定制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厂商。
附:【《四川日报》采访史兴国实录】
2021年被称为NFT元年,NFT数字作品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一路从小众产品发展成为席卷整个文化产业的时代“弄潮儿”,展示着“艺术+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伴随着境外NFT交易的火热,“数字收藏品”这个本土化产物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进入到2022年,央媒及国资背景企业、互联网大厂、上市公司、科技独角兽等纷纷入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家数字收藏品平台上线运营,其中综合实力排名前50名的平台5月份销售额超2亿元。为了厘清数字藏品爆火背后的发展逻辑,《四川日报》拟就以下问题进行采访:
1、什么是数字藏品?业内对于数字藏品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数字藏品与NFT有何区别?对于“万物皆可NFT”这一观点,您如何看待?
数字藏品是流行于中国境内的行业术语,特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化作品,区块链技术能够佐证数字化作品的权益属性,使数字化作品也可以用于收藏目的。但业内目前还缺乏对数字藏品的统一定义,也尚未产生相关标准。但作为数字藏品应具备明确的所有者属性和必须以区块链技术来发行,是行业内公认的。同时数字藏品所对应的作品形式则相对宽泛,从艺术品到游戏道具不一而足。数字藏品不是NFT,NFT特指在区块链上以智能合约方式发行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证(Token),因此NFT带有很强的匿名性,可以不借助任何特定第三方实现在区块链上任意流通。数字藏品的技术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NFT,但去掉了一些与我国金融政策相悖的属性,增强了可监管性,更符合我国对虚拟物品的法律定义。万物皆可NFT是一种营销用语,但具备一定的技术依据。NFT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凭证,抛开其数字化形式不谈,NFT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有形凭证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一切可以开具凭证的事物,均可用NFT来表达。而NFT的可追溯、可流转、更便捷、不可灭失的特性,注定其未来的应用空间要远远大于传统凭证。
2、 数字藏品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在国内火了?为何会在国内火起来?与“元宇宙”热潮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借助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形式的作品很难作为一种收藏品存在。区块链为数字作品赋予唯一的权益凭证后,该凭证就是NFT。这种唯一性带来的稀缺性效应称为数字作品可以被收藏的技术基础。最早被人们熟知的NFT项目是2017年的加密猫(CryptoKitties)项目(这个被视作游戏的项目中,程序按规则生成独一无二的虚拟数字猫可以转手交易,并因稀缺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格),此后人们开始不断探索数字作品被收藏和交易的可能,到2020年的时候去中心化交易技术产生了突破,NFT的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使得2021年的NFT市场格外火爆。一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在NFT领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在国内,数字藏品一词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外NFT市场的启发。为了符合国内的有关规定,国内从业者将NFT的商业模式加以改造,保留其权益属性和稀缺性,去掉了金融属性和二级交易,很快就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和收藏领域收获了积极的响应。2021年9月,国家对虚拟货币和挖矿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整治,为了避免误解和炒作,2021年10月,国内的各知名平台先后将“NFT”改称为“数字藏品”,声明转让限制,用以明示区别和抑制非理性的抢购行为。 数字藏品在国内的火爆可以归纳为:1,是一种新生事物且价格区间落在潮流艺术品的消费空间,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和社会传播效应,短时间内形成热点;2,国外的NFT热潮确实为一些参与者带来了某种财富预期;3,互联网产业和网游业发展进入平台期,国内文创行业多年积累的发展动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释放。 数字藏品可以作为“元宇宙”中的权益凭证或道具,是元宇宙场景中的重要元素。元宇宙产业聚集了大量文创资源、互联网人才,几乎是虚拟物品行业中最强悍的战队。而元宇宙的消费者多数具有网游用户或二次元的背景,对虚拟物品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愿意为虚拟世界的文化消费买单,因此“元宇宙”热潮和数字藏品热潮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3、 目前国内数字藏品行业发展情况如何?与国外相比有什么特点?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有多大?您预计未来还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国内数字藏品市场较为特殊,由于不允许二次售卖,因此消费属性更强一些,缺少在国外市场上由二级交易而带来的资产属性。数字藏品的市场一定程度上与潮玩、艺术收藏、邮币、网游市场重合,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特色,因此市场空间较为广阔。但从供给侧看,这样的市场空间不足以长期支撑简单藏品的供给,因此应当积极开拓数字藏品与各行业结合,突破简单的收藏消费,而是和诸如文旅产业、娱乐行业、品牌运营行业结合,成为这些行业的赋能工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目前,国内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哪些?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其中,数字藏品平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国的数字藏品平台分为哪几种类型?呈现怎样的特点?
国内藏品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以艺术作品或文玩作为对应的发行物,以一次发售,收藏目的为主。发行的藏品不允许拆分、不允许二次售卖以避免“金融证券化”,在属性上更接近于我国对虚拟物品的定义。主要用于作品IP的衍生品发售、纪念品发售、品牌运营或个性化产品运营。虽然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远远不止这些,有些团队在尝试数字藏品在文旅、特产、社交场景中的应用,但都尚不成规模。数字藏品的发行主要涉及到作品的数字形式设计,以及通过区块链铸造(即生成)数字藏品,作品方通常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会借助数字藏品平台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数字藏品发行。数字藏品平台还会帮助发行人进一步营销和售卖藏品,并收取一部分服务费。依据数字藏品平台的业务方式可以分为销售型、运营型和赋能型几类。对于普通购买者而言,这几类平台都可以购买数字藏品,但体验有所不同。销售型的平台类似于我们熟悉的电商平台,数字藏品如同商品般陈列,有详细的说明,供用户选择购买;运营型的平台在前述的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带有营销性质的趣味玩法,比如盲盒、隐藏款等方式来促进用户购买;赋能型的平台通常与特定的APP结合在一起,即你发现某款常用的APP中突然多了数字藏品可以购买,而这款APP就是通过赋能型平台增添的数字藏品功能。对于用户而言,弄清楚数字藏品的发行方与平台方的情况非常关键,这关乎该平台是否可以信赖。更重要的是,因为数字藏品都是平台方通过技术手段,最终发行在类如蚂蚁链、超块链这样的区块链上的,用户需要了解清楚平台方是在哪个区块链上发行的藏品。并且,除了在平台方可以看到数字藏品的详情,也应该能直接从这些区块链的官方网站上查到数字藏品的详情才对。此外,还有一些平台不能归类到以上,这些平台提供一些灰色行为,比如变相开通二级交易,带有这种违规行为的平台通常具有很高的风险,甚至所发行的数字藏品根本就无法在区块链上查到,用户应格外小心,远离这些灰色平台。
5、 近期,数字藏品平台出现了不少类似“跑路”“圈钱”等负面消息,这对数字藏品行业有何影响?是否会对行业按下暂停键?
数字藏品市场由于刚刚起步,出问题的平台中,既有运营不善导致的停摆,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无良团队。任何行业在起步时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试错过程,只要主流从业者迅速成长起来,个别平台的问题不会影响全局,因此主流从业者的自律非常重要。我们也看到业内的数藏平台开始联合发出自律声明,这是很好的迹象。如果严格执行非金融、不二级的监管要求,一个不涉及存管资金没有金融属性的业务,是没有“跑路”和“圈钱”的空间的。
6、国内数字收藏品的“去金融化”难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去金融化”是否会限制行业的发展?您觉得国内数字藏品要“以虚促实”,需要解决哪些重点问题?
去金融化不会限制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或者说一个健康的数字藏品行业并不应该严重依赖金融化手段。数字藏品是一种权益凭证,可以用来赋能很多文化类产业的发展,国内数字藏品要充分发展,一方面是要尽快摸索和解决法规和监管方面的模糊地带,允许一些领域或一些地区先行尝试,避免企业因畏首畏脚而错失机会;另一方面是促产业的同时要鼓励技术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高性能和高扩展性的区块链基础技术,才能适应数藏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7、 2022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份《意见》对于数字藏品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对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这份《意见》明确了文化资源和文化数据的重要性,更进一步鼓励以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升级、拓宽场景、加快布局、完善治理的方式提升我国文化实力。这份《意见》并没有直接涉及数字藏品,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文化产品,数字藏品具备拓宽场景和促进升级的潜力,这为数字藏品的发展明示了具体的方向,在与文化数据和文化资源结合方面,数字藏品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因此,积极抓住机会找好产业定位,数藏行业有着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8、 四川的数字藏品发展情况如何?您觉得四川发展数字藏品有何优势?在数字藏品的风口下,四川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抓住这一风口,您有何建议?
四川人杰地灵,历史和文化题材都非常丰富,这对数字藏品行业而言,是非常好的资源。四川的文创产业基础好,人才充足,具备很好的产业势能。四川电力资源丰富,又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点布局地区,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完善。四川的很多特产具备稀缺性和文化属性,川酒、川茶、川药、川果即带有地标属性,又具备文化内涵,这都是非常适合开展数字藏品赋能的领域。未来产业发展靠数据驱动,除大数据外,更精准的个性化数据驱动是下一个关键增长点。数字藏品风口下虽然有一些乱象和质疑,但这恰恰是摸索产业定位抓住发展先机的关键时刻。四川应在优势产业中积极部署试点,灵活调整政策,短期内以促产业为先,长期上夯实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扶持技术型企业落户发展,在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下赢得先机。